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為中小企業紓困解難,近期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從實施組合式稅收優惠、提高穩崗返還標準、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減免物業房租等多個方面加強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同時,各地結合實際,在保障物流暢通、支持復工復產、降低經營成本、優化助企服務、助力開拓市場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助企紓困 共度難關
去年11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的通知》,著力助企紓困,幫助渡過難關。針對今年以來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5月9日,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又印發了《加力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若干措施》,在原有紓困舉措進一步延續執行的同時,又從多個維度提出了一些實招和硬招,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廣度和深度。《若干措施》主要包括了4個方面、10條具體舉措:
一是在加大資金支持方面,推動各地積極設立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紓困幫扶專項資金,對生產經營出現暫時困難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在房屋租金、水電費、擔保費、防疫支出、貸款貼息和社保補貼等方面,給予專項資金支持。
二是在緩解融資難、回款難方面,明確2022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力爭新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1.6萬億元;對受疫情影響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合理采用續貸、貸款展期、調整還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加強政府性融資擔保、匯率避險服務和出口信用保險等對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開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的專項行動。
三是在推動降成本和擴需求方面,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用電實行階段性優惠和用水用電用氣“欠費不停供”、6個月內補繳;將中小微企業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再降10%;推動產業鏈關鍵節點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鼓勵開展綠色智能家電、綠色建材下鄉活動,大力開展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城市試點示范,最重要的是努力擴大市場需求。
四是在加強服務保障方面,開展“中小企業服務月”活動以及“一起益企”服務行動,健全完善政策服務數字化平臺,開展全國減輕企業負擔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綜合督查,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推動政策落地生效,因為“政策千萬條,落地第一條”。
妥善解決中小企業拖欠賬款問題
受多種因素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問題是許許多多中小企業心中的痛點。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部署2022年在全國范圍開展組織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集中化解拖欠,嚴防新增拖欠,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長效機制。
一是加強情況排查,集中力量化解。針對機關、事業單位、大型企業向中小企業采購工程、貨物、服務所形成的賬款拖欠,5月底前,各地區、各部門要完成全面排查,并建立臺賬,加大集中化解力度。對于無分歧欠款,要發現一起清償一起,如果確有還款困難的,6月底前必須要提出明確的還款計劃和還款方式。對于有分歧欠款,要推動協商解決或運用法律手段來解決。工信部組織有關法律機構為有困難的中小微企業提供公益法律服務。
二是加強統籌協調,壓實主體責任。本次專項行動設立了協調小組,工業和信息化部作為組長單位,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資委、銀保監會為副組長單位,加強統籌協調和組織落實。壓實地方屬地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各省對本地區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工作,要負總責,明確具體措施、時間節點,限期辦結。各有關行業部門和監管部門要督促指導地方,積極做好本領域拖欠化解工作,加強對所監管對象的監督管理,對違法違規行為要及時予以處理。
三是加強信息披露、強化約束懲戒。建立拖欠信息共享機制,加強大型企業、大型上市公司逾期未支付中小企業賬款情況的信息披露,做好商業匯票逾期信息披露工作。今年,國務院大督查、減輕企業負擔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綜合督查,將對各地方防范和化解拖欠工作情況做重點督查。強化考核與監督,嚴格落實壓縮非剛性支出等限制措施,加大對相關責任主體及責任人的問責和懲處力度。對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典型案例予以曝光,依法依規實施失信懲戒。
四是加強源頭處理、健全長效機制。嚴格執行《政府投資條例》,加強政府投資項目審批管理和政府投資資金預算管理,對于沒有落實資金來源的,一律不得開工建設,嚴禁未批先建,嚴禁政府投資項目以各種方式要求企業墊資建設。研究完善工程款支付擔保相關政策。加強《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等配套制度建設。
五是加強融資支持、強化對企服務。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發揮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等作用,通過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進一步流轉盤活應收賬款。通過“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中小企業服務月活動等,組織各地和有關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法律咨詢、法律維權等服務,幫助其加強合同管理,防范應收賬款逾期等風險,保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因此,為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是銀行業保險業義不容辭的責任。銀保監會強化責任擔當,在加力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若干措施中,提出多條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擴增量,保持對小微企業的信貸增量支持。在過去幾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迅速增長的基礎上,指導國有大型銀行保持信貸投放力度,要求今年新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1.6萬億元。
二是穩存量,緩解困難企業的貸款周轉難題。今年,我們看到許多中小微企業受疫情多點散發的影響,生產經營困難加劇,特別是3、4月份,反映在銀行端,小微企業有效需求不足的現象是客觀存在的。為了幫助小微企業渡過難關,我們提出銀行要合理采用續貸、貸款展期、調整還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避免出現抽貸、斷貸。
三是強保障,幫助市場主體更好應對風險。支持銀行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匯率避險服務,比如遠期結售匯業務,降低匯率波動的影響。進一步加大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針對性降低短期險費率,優化理賠條件,加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保險機構針對中小微企業的風險特征和保險需求,豐富保險產品供給,例如,為企業因疫情原因停工停產造成的財產損失、營業中斷造成的利潤損失等提供保險保障,積極發展貨物運輸保險、道路貨物運輸承運人責任保險等,為物流業提供風險保障。